水库运行以来,管理局依据《陕西省水工程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要求,坚持“经常养护、定期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随时清除工程表面的缺陷和损伤,认真修复毁坏的工程及设施,保证了枢纽工程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行。
石头河水库工程安全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年度检查、特别检查和定期检查等四种类型。
由枢纽工程管理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和巡视。汛期每周检查2次,非汛期每周检查1次。
由管理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年度性的全面检查,每年汛前(3月下旬)和汛后(11月上旬)各检查1次。
当枢纽工程遇到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等突发情况或发生较大工程事故时,由管理局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非常规性的特别检查。
定期检查,每5年进行1次。邀请设计、施工、科研和运行等有关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检查评定工程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意见。由管理局建议省水利厅组织。
(3)定期清除泄洪洞、输水洞内的石块和其他杂物,保持过水表面光滑、平整,如出现坑洼、剥落和空蚀现象,及时修复。
(4)保持排水、导渗设施完整、畅通,如出现断裂、淤积现象,及时掏空与清理。
(9)监督并制止在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炸鱼、采石、毁林开荒等危害工程安全和水土保持的行为。
(一)修理规定工程修理分为岁修、大修、抢修。岁修工程一般由枢纽工程管理处提出方案,经管理局批准后,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自行组织施工;大修及除险加固工程由工程建设管理处编制修理计划维护工程,经管理局研究后,报省水利厅审批;凡是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局委托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设计单位设计,同时实行项目负责制、施工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1986年10月20日~11月30日,对输水洞工作闸门进行了第一次大修,其主要项目为:门叶除锈刷漆;更换止水橡皮;清洗、调试蜗轮和安全联轴节;整修、更换电器元件。
1988年初,拦河坝背水坡0+060~0+090米段表层干砌石护坡发生“鼓肚”、滑塌。当年9月至次年5月,对破损部位采用浆砌石网格加固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加固面积500平方米,投资14.34万元。维修后,护坡表面平整坚固,运行效果良好。
泄洪洞工作弧门启闭机减速器因产品质量差,造成齿轮啮合不好,工作状态不稳定。1990年5月更换减速器2台,至今运行良好。
1990年10月初,库水位达790.6米时,进水塔工作门井南墙759~790米高程范围内普遍渗水,783米高程上下有4个小孔向墙水,平均射程1.5米。1991年8月采用高标号环氧细石混凝土对射水孔进行了封堵处理。
1990年8月,消力池0+105.5~0+134.5米段底板和侧墙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刷破坏;0+101.5~0+109.1米欧基曲线段混凝土表面呈蜂窝麻面状;0+109.1~0+117.5米段混凝土表面损坏,石子外露,出现均匀分布的小坑;0+117.5~0+122.5米段表层钢筋冲坏,出现5个大小不等的深坑,最大深度80厘米;0+122.5~0+130.5米段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破坏,面层钢筋外露、扭曲而且严重锈蚀;0+114~0+132.5米段1米以下的侧墙均被冲蚀,最大深度11.5厘米,局部钢筋外露。1994年3月,按原设计对消力池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加固,至今运行良好。
1992年汛末,泄洪洞0+345.09~0+349.95米段混凝土底板产生冲刷破坏,面积约3平方米,最大毁坏深度10厘米;另外,12.5平方米底板出现“空鼓”。1996年4月15日至5月30日,对输水洞水毁底板进行了修复,处理面积17.4平方米,浇筑环氧混凝土1.09立方米。
1994年4月20日,当库水位达到769.48米时,迎水面干砌石护坡产生13个大小不一、深度不等的塌坑,表面最大面积1.5平方米,最大深度1米左右。当时按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复。
1996年4月30日,在坝顶0+203米处,出现一处洞坑,洞口直径0.3米,斜深1.2米。此年6月,查明了洞坑形成的原因,并进行了修复,回填土石方4.1立方米。
1997年8月,大坝右岸迎水坡0+440~0+502米段在高程759~775米范围内出现“之”字形裂缝,最大宽度8厘米,最大深度40厘米,累计长度180米。此年10月14日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查勘,查明了裂缝形成的原因。次年3~4月对裂缝进行了处理。
1998年8月21日泄洪洞泄流量达653立方米每秒时,右侧墙0+280米处被冲毁,水毁面积15平方米,最大深度0.3米,墙内配筋全部外露变形,下游墙侧、墙顶及竖向施工缝向外渗水。2002年4月23日至5月31日,对水毁面进行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