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伶仃洋,2018年,一座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就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青州桥部分吸收了“中国结”的文化元素,寓意三地同心。这是一座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同心桥”,它也被称为圆梦桥、自信桥、复兴桥。
过去,从香港开车通往珠海、澳门,需要先北上过深圳口岸,历经三个多小时才能抵达。
随着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了让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的经济发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大桥需要建设得足够高,保证船只能够通过,同时为保证附近机场的安全起降,大桥又不能过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港珠澳大桥在海底修建6.7千米的隧道,并通过人工岛连接桥梁,形成了桥、岛、隧相结合的构造。
伶仃洋中的牛头岛上,坐落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隧道沉管制造工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就是由这里生产的33节巨型沉管依次拼接而成。
这是为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专门研发的浮运安装驳船,它专门用来运输体积庞大的沉管。
沉管固定在两艘浮运驳船下,由八艘大马力拖轮牵引驶入伶仃洋中指定位置,将其沉入海底进行对接安装。
八万吨的沉管,在海中40米深处和前一节沉管对接,对接精度要控制在厘米级别。超高的安装难度,被工程师们称为“海底之吻”。
四年时间,33节沉管顺利沉入海底,对接精准完成。这条隧道往返都是3车道,大大方便了来往车辆的行驶,实现了中国海底隧道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只有中国工业能力有了跨越提升,才让我们这一代工程师有了伟大的舞台,我们才能建出这样的超级工程。”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路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这座被誉为“人类工程金字塔顶的明珠”的大桥,全部由中国工程师独立自主设计完成,港珠澳大桥也因此被称为“自信桥”。
2021年,李翔等三位画家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创作了中国画《龙腾大湾》,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了一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画作采用俯瞰视角,以纵向“S”形的构图,用宏伟的港珠澳大桥巧妙地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座城市连接起来,全景展现大湾区的风貌。
画面的近景是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鳞次栉比的高楼将一片繁荣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金融中心、中银大厦以及繁忙的维多利亚港,这些地标建筑给人锐意进取的感觉。
中景是画面的主体港珠澳大桥,大桥由近到远,气势如虹,宛如一条“巨龙”在伶仃洋里翻腾,寓意大湾区的经济如巨龙腾飞。
桥上车流如水,穿梭不息;桥下满载货物的轮船正有序地通过航道;桥的两边分布着几座绿意盎然的小岛,展现了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相互交融。
远景是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和珠海城市景观。珠海的城市建筑与港澳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条极具音乐节奏感的城市天际线,奏响了一曲盛世颂歌。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超级工程”,如何将这座跨海大桥和港珠澳三地同时呈现在一幅画中,成为画作艺术构思中最大的难题。
面对挑战,画家们在创作之初,汇集了港珠澳大桥不同角度的照片反复临摹,历经几个月的创作,画出了第一批草图,然而他们却并不满意。
有的画面不够协调、有的过于聚焦局部,画家们希望在这些画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并通过创新使用特殊的绘画材质增强画作的艺术性。
为了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家们在描绘现代建筑的材料中使用了沥粉材质,凸显了颜色的质感和建筑的凹凸感。
最终,画家们将中国山水画创作手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实现了工笔与写意、古代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将港珠澳大桥和三座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完美地呈现出来。
当年的武汉长江大桥,主席曾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样的词句来赞美。
今日的港珠澳大桥,习主席在开通仪式上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港珠澳大桥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它将以天开海岳之势,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铺就康庄大道。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画作《龙腾大湾》还有哪些创作巧思?
让我们跟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美术评论家徐里一起,了解《龙腾大湾》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