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官网在市区东边大概一百二三十公里的涪陵区,群山环绕之中一个隐秘的洞口若隐若现。在阳光的照耀之下,与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相交相融。
早在三十多年之前,这里的一切都保持着绝密状态,人们对它的印象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816。
据当地原住居民回忆:只知道那一片被称作816工程,但从来没人能靠近过,更不要说走进去了。
2002年4月8日,在国防科工委的授意之下,这座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的816地下核长城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现在大众的视野。2019年7月,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面对游客开放。
实际上,这座军事奇迹最早的构想来自1965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的绝密谈线年之间,这座地下核长城是怎样构建起来的?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成为二战中压死日本的最后一颗重磅稻草。
这两颗威力巨大的“蘑菇云”,不仅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的疯狂,还掀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核恐惧。自此之后,人人谈核色变,但出于不同的目的,更是争相造核。
抗美援朝时期,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奋斗,节节败退的美军也动起了核打击的念头。但碍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最终没有将核打击付诸行动。
但即便美国只是过过嘴瘾,我国依然面临着核武器的潜在威胁。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在苏联的援助之下,我国也紧锣密鼓地加入核武器的研制进程。
一切都在朝着期待的美好方向发展,可就在1956年,中苏两国因意识形态分歧导致关系愈发紧张。
赫鲁晓夫下令于1960年开始先后撤走了苏联援中专家,而那时我国的核武器研究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中国还夹杂在抗美援越战争的泥沼之中,昔日的侵略者日本也迅速崛起,虎视眈眈。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就饱受磨难和蹂躏,在泥潭之中濯濯自清顽强生长的中国亦是如此。
毛主席的办公室里,毛主席的脑海里蘑菇云的画面一遍遍浮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新疆罗布泊茫茫戈壁上空出现的那一朵绵延不绝的庞大“蘑菇云”,还有那一声惊天巨响。
即使没有身临现场,每每回忆起来,仍觉振聋发聩,兴奋不已。那是新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试爆成功的时刻,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刻。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即使没了苏联的援助,中国依然自主研发,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举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局面。
一阵沉思之后,毛主席亲自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了出去,语气严肃地说道:转接国务院周总理。
接到电话的周总理,一刻也没有耽搁,快步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心思缜密的他从毛主席严肃的话语之中,就猜测到主席此刻紧急见他必定是有大事商谈。
等周总理到达主席办公室之后,发现主席身边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只有他自己端坐在沙发上,还没等纳闷的周总理开口询问,主席就先他一步开口了:恩来啊,是我让他们都出去的,今日就你我二人单独聊一聊。
待周总理坐定之后,主席便开口说道:咱们的虽然是成功了,但咱们的核事业却是单一有空缺的啊。
面对主席的问题,周总理没有立即回答,他沉默着。主席也静静地侯着,依照多年的配合默契,他知道总理是在思考。一阵静默之后,周总理神情严肃地回复:我国的核事业是绝不能就止步在啊!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听到周总理的回答,主席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郑重地决定:预则立,不预则废,那我们就建一个自己的地下核长城,将那些超级大国的核威胁统统拒之门外!
就这样,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秘密会谈之后,我国首座代号816的地下核长城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那么,这座在毛周秘密会谈之后敲定的816地下核长城究竟选在了哪里,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根据毛主席当时的设想,816工程旨在确保中国新生核工业体系的茁壮成长,打造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核长城。两颗就将日本的两大城市夷为平地,那么816这个威力巨大的核反应堆又该置往何处?
早在五十年代,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之后,在苏联的援助之下,包头、兰州、青海等核工厂相继建立。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位于离城市不远不近的荒凉开阔地区。并且之所以会这样选址,首先是考虑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核武器的威力和放射性是不容小觑的;
其次,与城市距离适当,可以极大地便捷原料等必备物资的运输,从而降低研发成本,这与我国当时的国力状况也很是符合的;
最后,核工厂大多占地面积较大,选择荒凉开阔地带,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总的来说,核工厂的选址在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降本增效,这也是我党的一贯优良作风。
依着这个思路,在周总理的亲自部署之下,816专家小组开始了在中国九千六百万平方千米漫漫国土之上的选址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勘查之后,专家小组将范围大致确定在了依山傍水的重庆涪陵白涛地区。
之所以会选址在这个地区,除了借鉴之前核工厂的建设思路,还有三个具体的原因:
为了规避很大可能爆发的战争对我国新建立的工业体系的负面影响,党中央和研究规划了三线安全体系。
凭借地理位置优势,位于三线的云贵川、陕西陕南地区成为相较于一线东南沿海和二线山西湖北湖南等相对安全的地区,显而易见,816地下核工程的选址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
816最初的设计规划,就是依循山区分散建洞的思路,建造保证足够厚度抗击氢弹打击的石头结构山体。
就在专家小组绞尽脑汁之时,一个生在重庆的工作人员提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江畔的重庆涪陵白涛地区,山体密集且连绵不断,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的备选地之一。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对于需要大量冷却的核反应堆来说,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
选址的确定就如同楼房的根基已经稳固,816这项绝密地下核工程的建设也就正式尘埃落定。
接下来,就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了。出于保密考虑,“白涛”这个地名自此也从中国地图上消失了长达二十多年之久。
1966年10月份,在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之下,直属工程兵8342部队也就是建筑第54师的两万工程兵开赴白涛。
在开拔之前,他们只是经过了两个月的特殊训练,但对于即将执行的我任务是一概不知的。
不仅仅是基层战士,就连一些中层干部也是毫不知情。据当时第一批参加816工程建设的新兵陈怀文回忆,到达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隐约听闻这个工程和这类的核武器有关。
不光是陈怀文,先后奔赴白涛参与816工程建设的六万官兵都对这项神秘工程的具体信息也是毫不知情的,再加上长期凿洞的枯燥生活,需要战士们时刻保持顽强的精神支撑。
密闭的山洞,盛夏来临之时,温度高达四十几度也是家常便饭,口不留情的山野大蚊子更是咬的这些七尺男儿们疼痛难耐。
到了冬天,严寒代替了炎热,山里的温度也降到了极点,整日湿气辘辘,阴寒之感直击骨髓深处。一年四季,官兵们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承受较大的身体折磨。
即便是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之下,官兵们依然热情高涨,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之下,与世隔绝,艰苦奋斗,成为消失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的神秘“凿洞人”。
自投入建设以来,816工程仅打穿山洞就耗时8年,设备的装载用了9年,先后动用六万余名工程兵。前后经历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四个阶段。
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耗资7.46亿元人民币的816工程在1984年,因国家发展战略调整而被紧急叫停。
又一个18年之后,在国防科工委的授权之后,816这个沉寂的神秘地下核长城才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它别有洞天的一番风采。
俯瞰金子山顶,与其它山体并无差异,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那高耸入云的烟囱。
可谁又能想到,在郁郁葱葱树木的掩映之下,整个山体早已被挖空。自洞口进入之后,你就会被那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的巧妙建筑布局所惊艳。
816工程总建筑面积高达十多万平方千米,主洞室高度已达80多米,长度40多千米,拱形顶部厚200多米,能够抵抗八级地震,直接承受一千磅炸弹的直接袭击。
更让人震撼的是,核心部分的核反应堆大厅,相当于二十多层大楼的高度,洞楼相连,蔚为壮观。
所有入目的这些,也仅是816工程的一小部分。据统计数据显示,整个金子山内部共有19个大小不一的洞口细致到车辆出入口、人员出入口、储藏仓库、排风口等等。
18个洞室、130多条隧道、竖井、通道纵横交错,让人叹为观止。自2010年作为旅游景区对游客部分开放之后也鲜有人能够游完全景。
对于816的存在,很多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在对外开放之后。
人们不能理解,在那个物资匮乏、国力有限的年代,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这样一个以停建为结局的巨大工程?
实际上,英国战略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的一句话就很能解决这个疑问:再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接近遭受核攻击了。
在毛主席等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之下所建设的816工程的长远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我们就是要在高压之下,上下齐心,勒紧裤腰带,一步步走向强大。
现如今,这个可与三峡大坝争锋的816地下核长城在那些牺牲的无名英雄的陪伴之下,安安静静地沉睡在金子山下乌江之畔,但它所代表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青山有幸埋忠骨,万里长城永不倒!